上周,龙岗警方公布辖区电信诈骗案发情况的大数据,从已有受害人转账方式来看,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支付的重要助力。其中更以微信、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居多,共占已核实受害人转账方式的73%。从已有受害人年龄看,以80后、90后居多,其中90后56宗,80后44宗,70后19宗,60后6宗。
透视相关数据不难发现两点趋势,一是现在犯罪的网络化,二是网络诈骗的受害群体年轻化。相较于以前,这两点都较有“新意”,但并不让人感到突兀,以受害人转账为例,当“指尖”转账盛行,谁还通过银行网点转账?同时,应该承认,转账方式发生变革,便利了生活,也便利了犯罪分子,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新考验。
“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”,但因种种客观原因,监管难免滞后。比如往往出现了新型诈骗,当无辜民众上当后,特别是一起又一起的案件冲击舆论场时,监管部门才能有针对性应对?;谎灾?,监管很难跑在问题前面,不妨假设,再有预见性的监管者恐怕也难以在10年前预料到当前兴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,更不可能提前找到破解之道。
监管滞后并不等于监管就无所作为,就只能永远跟在骗子背后疲于奔命、被动应对。发现骗局新动向之后,监管部门完全可以主动出击,起码应该与时俱进,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,以最大程度减少案件发生率。既然骗子转战移动支付,监管部门也可以盯住移动支付,特别是运营方有责任制定出?;ご胧?,不让骗子轻易得逞。
众所周知,一年多前,央行出台施行《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其中一项内容是,“给他人或跨行通过ATM机转账,在24小时内可撤回取消”,此举是为了打击、预防电信诈骗。类似思路,移动支付的运营方是不是也能参考?
所谓源头治理,并无捷径,无非擦亮眼睛、头脑清醒。只要严防范,就不怕骗子套路多;只要心有定力,就无视骗子巧舌如簧。与此同时,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力度,各职能部门实现共治,骗子的生存空间就会越加逼仄。
反诈骗任重道远,与骗子斗争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。正因如此,我们在拆解新骗局的同时,更需行动起来,让新骗局失灵失效,让骗子无所遁形。